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21-12-28 浏览次数:22853
亲子,指亲子活动;研学,是研究性学习的简称。亲子研学是一种亲子活动方式,通常和户外课堂,旅行相结合。亲子研学活动鼓励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探索,去完成行前设定的学习主题,让孩子在探索发现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研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被政府、学校、企业青睐,也逐渐被各个乡村、农庄、山地等项目视为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在国家政策红利、素质教育发展、家庭收入提高和二孩儿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下,亲子市场、研学市场不断成熟,亲子教育研学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亲子教育研学在我国的现状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显著的民间发起、民间繁荣的特点。当前研学行业虽然整体数据呈现叠加上升的明显趋势,但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执业机构都有较高的新陈代谢率。
研学旅行相关政策出台后,各省市都相继公布了研学基地名单,其中传统景区、纪念馆占了最大比重。而研学旅行教育内容的设计规律尚未突出,大多数的研学教育以活动为主,而非课程。
研学旅行在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需要更好地撬动社会资源,更好地与学校教育、基地教育等平台和网络结合,积极发挥资源的文化价值,为更大范围的社会公众提供体验、参与的平台和学习的机会。
国务院从2013年2月2日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开始,从政策上正式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或亲子教育的行业规范;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7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国庆假期是“双减”政策实施之后首个长假,亲子旅游、研学旅游需求集中释放。以亲子、家庭为主题的特色农庄、民宿、美术馆、博物馆等深受青睐。专项调查数据显示,43.3%的游客选择和家人出行,从出游动机看,亲近自然和亲子研学的比例分别为37.2%、19.8%,分别比去年提高4.7、1.7个百分点。
亲子教育研学基地的多元跨界组合
亲子教育是从二十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台湾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作为一种增加孩子动手能力、在与自然亲密接触过程中学会生存、认知自然、通过互动游戏拉近彼此距离的研学旅行,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目前,亲子教育研学基地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
1.农耕园艺+教育
乡村旅游日益兴盛,特色小镇逐渐兴起,让孩子懂农耕、会园艺、知历史的亲子类基地越来越多。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通过田园耕作、种植采摘、手工园艺、户外垂钓等方式,一面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一面感受与自然连接的快乐与自由,真正体验不同于城市的田园之美。比如,到有机农场学会蔬菜种植、到桑蚕之乡学会养蚕、到茶园之乡领略采茶风采、到水稻之乡进行水稻插秧等。
2.自然探究+教育
一呼一吸,一草一木,自然界蕴含着无数生灵,也潜藏着无数生命原理。在多彩缤纷的自然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拘束于白纸黑字的枯燥,更多的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引,让孩子们主动探究,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然、了解生命,掌握原理。孩子们可以观赏林间青蛙、探索夜间小精灵、聆听鸟儿歌唱、观察动植物习性,亦或者游览经过时间沉淀下的自然奇观等。
3.户外运动+教育
相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融合自然和休闲为一体的户外运动类亲子基地较为普遍。孩子们在运动中,突破成长瓶颈,学会勇气、独立、团队合作,同时拉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比如户外攀岩、夏季漂流、森林穿越、勇气滑道等等。
4.露营探险+教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基础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亲自体验的探险也不可或缺。户外露营探险的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体验、观察大自然的奥秘,还能通过一系列户外实践或户外活动,教会孩子们露营技巧、野外求生技能和磨练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心智。在野生植物丛落中,思考不同植物如何适应并生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在崇山峻岭、奇松怪石中,领略不同地质构造。
亲子教育研学基地如何打造
1.选址
将规划改造地点的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农用地比例做好分类,综合周围的生态环境、地理优劣势、人文历史等方面,做出总结分析,明确规划区适合建设哪类亲子教育基地。如周围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建设露营探险、自然探究、户外运动等亲子教育基地;周围是古村落,人文历史浓厚,建设用地比例不多,农用地比例较高,适合建设农耕园艺类亲子基地等。
2.区域
不同区域都有特定的自然生态本底资源、建筑特色、消费群体,根据区域内特有属性进行规划改造或规划重建,打造出带有地域特色主题的亲子教育基地,才能在同质化严重的亲子教育市场或乡村旅游中脱颖而出。
3.功能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渐增加,单一功能的亲子教育基地,很难达到市场要求。因此,从不同角度打造多功能的亲子教育基地不失为最佳选择。以青少年素质教育为主线,融合IP理念的多功能设计,会使游客络绎不绝。
4.安全
孩子与大人最主要的区别是其免疫系统还没完善,因此,让孩子参加亲子教育、户外探险或户外运动等,安全是重中之重。国内部分家人之所以抵触亲子教育基地,最重要的原因是担心亲子教育基地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备。因此,在打造不同类型的亲子教育基地过程中,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没有安全保障的亲子教育基地,再好的功能设计,也犹如“空中楼阁”,无的放矢。
5.运营
一个成功的亲子教育研学基地,除了建设过程的完善性、基础功能的多样性、安全设施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后期运营方面,比如人流方面的承载能力、综合交通方面的便捷程度、宣传推广方面的可行性程度等等。
案例分享
德国Panarbora森林公园
德国Panarbora森林公园将人性化的娱乐设施很好地融入进了这片森林。在公园内部,随处可见记录着植物或动物等小知识的互动展板,而要获取这个小知识,小朋友就必须先完成一些智力游戏。比如拼图,按要求完成一块儿拼图之后,关于一棵树或一朵小花的小知识就出现了。
同时,公园加入了部分无动力设施,为儿童娱乐体验提供场地。例如,孩子们玩的滑滑梯、跷跷板和爱钻的地道都是用木头简单搭建起来的,就连普通的桌子椅子,也不忘融入自然教育理念。圆木桌里面竟然是一棵可以看得出年轮的树根,关于这个树根的“秘密”都藏在了圆桌上面的图书资料中。此外,德国人很享受与很多动物在一起共处的时光,在培养孩子们爱心的同时,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深入孩子们的内心。
在Panarbora森林公园经常会和很多温顺的小动物相遇,它们没有被关在围栏当中,而且可以随意走动。小朋友们可以去摸摸它们、给它们喂食,慢慢地,孩子们就会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整体公园打造不论景观设计还是服务设施都围绕森林特色展开,又与教育主题不谋而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即可受到自然的熏陶。
美国霍桑山谷农场
美国霍桑山谷农场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与物产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研学课程。
由于不同学龄段的儿童对知识的需求和体能要求不同,因此,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多样化课程便是霍桑山谷农场的最大亮点。像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离开步入校园,对周围的世界还充满未知与好奇,在农场喂喂鸡、放放羊、做些琐碎的农活,就可以快速领略劳动的价值。
而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开始学习自己搭建游戏屋、花棚、学习做饭,四、五年级的学生会认养一头奶牛,独自照顾奶牛“起居”,参观牛奶加工厂,了解牛奶制成奶酪等过程,担起肩上“小小”的责任;随着八年级农场实习、九年级土地测量、十年级学科研究上线,单纯的劳动逐渐伴随头脑风暴,学生们也收获成长。
农场没有设置孩子们喜欢的滑梯、秋千架、电子游戏机等设施,而是凭借特色的教育课程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