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日报 发表时间:2021-12-27 浏览次数:10269
发展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综合实践育人;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当前,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旅游景区、旅行社、博物馆、教育机构等行业广泛参与,高等学校研究和教育加速投入,高等职业院校也开设研学旅行专业,再加上家长教育理念和家庭收入支撑,使研学旅行成为“教育+旅游”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各方面力量的驱动下,研学旅行出现井喷式发展,红色研学、生态研学、科技研学、工业研学、营地研学、农旅研学等各种研学形式不断涌现。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研学旅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规范。实现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就要促进研学旅行目标的高效达成和相关主体高质量生存发展。
科学认识研学旅行,促进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教育与旅游的关系,必须把它从传统教育体系中区别出来——包含目的、方式、方法等全方位的改变。
但也不能偏离其教育的根本,不能把学生研学视为普通的旅游市场之一,并施以一般的商业化操作。必须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教学目的从知识学习为主转向心智习性培养为主。教学形式和机制随着摆脱课堂束缚而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从结构化教学转向半结构化甚至开放式教学,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被动学习转向学生在场的、主动的、快乐的具身体验。
二是教学绩效评价尺度从外在尺度转向内在尺度,从标尺统一转向标尺多元,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从定量方法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要从资源保护和利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出台有效的政策支持,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
加强产学研政合作,建立、完善和推广行业规范、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
加快相关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加强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加强行业协同发力,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强研学旅行产品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保证课程质量、基地建设质量、导师素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根据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不同学段特点、教育目标和地域特色,多层次、分梯度、多维度地设计研学旅行产品。
总之,我国研学旅行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多方积极参与,以优质内容让学生学而不厌,助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弓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