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梅州市研学管理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研学旅行市场现状如何?未来应该怎样发展?

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3350

当前政府主导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具有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由学校统一组织、隶属综合实践教学课程的基本特点,而那些由家长或者学生自行组织、大学生等非中小学生群体参加、在寒暑假等非日常教学时间开展的并不能算作研学旅行的范畴。

然而,从当前社会层面举办的各种校外活动来看,只要是学生群体参加的旅游活动,一般都具有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学习技能的安排。所以,当前有关研学旅行范畴的界定与人们一般性理解之间产生了很大偏差。

为了推动研学旅行的良性发展、做大做强研学旅行市场、打消人们对研学旅行理解的认知偏差,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两个角度来定义与认识研学旅行。

狭义的研学旅行:当前政府主导开展,严格按照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要求,框定组织开展5项条件的研学旅行称为狭义的研学旅行;

广义的研学旅行:不限定学生的范围(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幼儿园和老年大学学员等)、不限定组织方(包括家长组织、社会组织、教培机构组织和单位组织等)、不限定出行时间(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周末时间等)的研学旅行活动,称为广义的研学旅行,或者称为“研学旅游”。

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数量有着明显的增加,不过占中小学在校生的比例仍然比较低,按照当前研学旅行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育阶段各实施一次的规定,当前每年可以参加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只有1170万人,即使所有的中小学都按照规定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该研学旅行市场仅占当前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0.2%。

可见,当前研学旅行规模比较有限,中小学尚未实现普及化,在全国旅行市场所占规模比例很小。

当前开展的学校作为主办方的研学旅行活动,强调活动的课程属性,依托已经申报的自治区级和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重点依托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国情教育、国防科工和自然生态等主题板块开展,选择的范围或者服务相对比较狭窄,说教性强而体验性、感悟性弱。

开展研学旅行的经费仍然缺乏保障。原因在于还没有把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费用列入教育公用经费预算,相关部门也未将研学旅行费用纳入中小学服务业收费和代收费范围。现在组织开展的研学旅行,一般是按照教育部等11部门文件精神“政府拨一点、学校筹一点、家长交一点”的方式来筹集费用,其中学生费用基本上由家长负担,文件中提到的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还没有有效建立。

那么,当前以研学旅行为名义的收费,还存在一定的敏感性,特别容易引起家长的质疑乃至投诉。研学旅行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导致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的能力不强。

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问题,也造成了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隐忧。大规模、高频次地组织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学生群体在集中出行、集中食宿、集中游览的过程中,在交通、住宿、餐饮、游览等环节都存有一定的安全不确定性。

现行的法律制度,并没有给校长们设计尽职免责条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无论是否有组织上的过错,往往都要承担无限责任、无过错责任。不论是学校所在的地方政府还是研学旅行活动地的地方政府,都面临较大的安全压力,如果不是上级教育部门的强调或者要求,学校主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意愿明显不高。

研学旅行双轨制:发展契机与机会选择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月17日发布《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厦门市也紧跟着印发了《厦门市关于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向好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进一步丰富我市研学旅行和业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鼓励大中专院校、社会组织、家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支持旅行社开发研学旅行产品。”

可见政府在当前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强调依靠刺激内需和消费拉动经济。实行研学旅行发展的双轨制,给了学校、教育机构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要统筹考虑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和经济功能,实行研学旅行发展的双轨制,既要主导狭义研学旅行活动的良性发展,保持和加强研学实践教育的课程属性和教育属性,又要鼓励和支持广义研学旅行市场,也就是研学旅游市场的发展。

努力构建学校组织在校中小学生利用非假期时间开展研学旅行以及所有学生群体在节假日通过家庭等自行组织开展旅游活动的学生旅游大市场。

就顶层设计而言,要从统筹所有学生群体参加旅游活动、统筹学校组织和行业组织开展旅游活动、统筹教育功能和经济功能的角度,研究编制国家层面研学旅游发展规划,努力做大做强研学旅行以及整个学生旅游市场。

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教育厅文旅厅等部门联合编制地方研学旅行发展规划,建立旅游和教育联合发展研学旅游市场磋商机制和市场管理机制,跨越市场早期发展的混乱阶段,尽快形成研学旅游市场良性发展局面。

同时做好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构建稳定投入机制和构建安全责任体系,消除学校安全隐忧两个方面的制度性安排。

推动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研学旅行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将研学旅行经费纳入教育公共经费预算,研究将研学旅行费用纳入中小学服务业收费和代收费范围的标准和实施办法,鼓励社会捐赠设立中小研学旅行基金,研究社会捐赠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抵扣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的可行性。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有关安全责任体系构建的建议,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研究校长尽职免责条款,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

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科学开展疫情防控,采用分步开展的方式,制定研学旅行的重启计划。(广西中小学研学旅行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仲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382385630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